贵州经侦:警惕虚拟货币“挖矿”活动衍生刑事风险
来源:贵州经侦总队/贵州省公安厅网站
近年来,挖矿币圈“造富神话”让虚拟货币走进更多人视野,贵州也让众多玩家对虚拟货币交易的经侦警惕前置环节“挖矿”趋之若骛。2021年9月24日,虚拟刑事国家发改委、货币活动央行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的衍生通知》,通知明确虚拟货币“挖矿”属于落后工艺,风险对产业发展、挖矿科技进步不具有积极的贵州带动作用,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将受到全面监管和清理。经侦警惕“挖矿”活动本身存在较大的虚拟刑事刑事风险,社会大众需多加关注并加以防范。货币活动
一、衍生“挖矿”的风险相关概念
虚拟货币“挖矿”就是用计算机CPU和显卡运行某种特别算法,计算出符合其特定规则的挖矿一个解,这个解就是一个虚拟数字货币。其本质就是生成一个新的区块,然后将新生成的区块和原本的区块加密打包在一起,也就形成了所谓的加密数字货币,在这个过程中,维护虚拟货币平台会给出一些奖励。
二、“挖矿”衍生的刑事风险
(一)组织领导传销犯罪。比特币等虚拟币的热度不断升温,价格也不断上涨,许多人想要通过“挖矿”来实现发家致富,挖矿的人也越来越多,但大多数人对挖矿的了解并不多,许多不法分子就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以“挖矿”或者“矿机”的概念来吸引一些人加入到他的组织,并发展一定层级,不断发展下线,实施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犯罪。
(二)非法集资类犯罪。一些不法分子在没有任何资质的情况下,打着投资“挖矿”“虚拟货币”等旗号,以高额回报或保本付息为由,鼓动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投资户购买不等份额,实施非法集资犯罪活动。
(三)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类犯罪。以比特币为例,比特币核心在于密钥,是区块链中认定用户持有比特币的凭证,一旦丢失密钥,虚拟币即成为“死币”,永远丢失。犯罪分子在明知他人持有比特币的情况下,往往会采取黑客手段远程破解电脑,盗窃他人合法持有的比特币密钥,实施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类犯罪。(四)诈骗类犯罪。比特币的暴富效应如同漩涡,不断吸引不懂区块链技术的投资客加入,犯罪分子利用投资客的信息盲点,搭建境外平台承诺提供人民币、虚拟币互相兑换服务,收割一定“韭菜”后关停平台,套现离场;或者提供虚假的区块链虚拟货币与比特币或者人民币互相兑换,这种行为往往涉嫌诈骗。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深圳新增17例!成都两男子因散播疫情谣言被行拘…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经研判无社区传播风险可不开展区域核酸
- 比亚迪热销车型“喷粉”,官方回应:喷出的白色粉末对身体无害
- 万豪国际预计明年年底前在中国新增30家精选服务品牌酒店
- 科创板两公司或被强制退市,中信建投、东兴证券要担责?
- 北京昨日0时至15时新增本土感染者516例,朝阳区倡导市民继续减少流动
- 不足1%!专家:白酒行业国内竞争激烈,但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极少
- LPR报价连续三个月未动,什么原因?年内是否还有下调空间?
- 趣店Q3收入下降7成、净亏6.5亿同比扩大6倍、运营亏损3亿,因股价不合规三次收退市警示函
- 美媒:全美通胀阴影未退 美民众迎来37年“最昂贵感恩节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