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兴趣消费潮流涌动 年轻人月支出占比近三成
中新社长沙10月15日电 (张雪盈)“我每年在兴趣消费上的中国支出占比支出约为5000元(人民币,下同),兴趣消费既有联名款的潮流洗发水、牙膏等生活用品,涌动也有徽章、年轻卡片等小型摆件,人月基本遵循按需购买的近成原则。”“95后”徐鑫(化名)说。中国支出占比
资料显示,兴趣消费2021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潮流比2012年的涌动16510元增加18618元,累计名义增长112.8%。年轻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人月个性化、近成多元化消费需求与日俱增。中国支出占比IP联名、宠物周边、潮服潮玩、香熏游艺……“兴趣消费”几乎涵盖了所有能引起人们情感共鸣的消费品,具有迭代速度快、附加价值高、文化性强等特点。
2022年9月,艾媒咨询针对中国“90后”“00后”等一批新青年消费群体进行研究,发布了《2022年中国兴趣消费趋势洞察白皮书》。研究显示,近两年来,“兴趣消费”已形成一定产业规模,七成以上消费者的主要消费诉求为社交需求,蕴含着社交、悦己等情感属性的兴趣消费平均月支出占比为27.6%。
在22岁的棉花娃娃收集爱好者陈盈盈眼中,兴趣消费是年轻消费群体自身情绪、意识和个性的一种表达。“兴趣消费只有0次和无数次。”自2019年初次购买,陈盈盈现已拥有15只棉花娃娃。“父母认为娃娃占空间,但就像老一辈喜欢集邮、集票,收集棉花娃娃也只是我‘悦己’的一种手段。”
得益于兴趣消费的蓬勃发展,26岁的向荣还“小赚”了一笔。“大多数联名款都是一次性发售,部分‘入坑’较晚的玩家为收集全套周边产品,便会从‘前人’手上高价购买。”
以2020年《偶像梦幻祭》与日本人气品牌主题店animate cafe进行的联动为例,活动期间,消费者购买售价在330元左右的蛋糕,即可获赠随机周边;如今想单独收购则需要花费5000元到30000元不等。
记者发现,基于兴趣消费潮,年轻人的消费行为正与社交形成深度捆绑。“我喜欢盲盒,在为抽中自己属意的盲盒而感到惊喜的同时,也会因处理重复盲盒感到困扰。”拥有247个盲盒的陈婧表示,在盲盒交换与买卖过程中,社交的产生几乎是必然的;而与同好进行交流,无疑也增强了自身与品牌间的黏性。
在兴趣消费的影响下,线下消费场景也在不断创新,气味图书馆、POP MART城市旗舰店、APEDE MOD色彩概念店等与多元兴趣文化进行创新融合的线下体验店,正悄然成为年轻人打卡的“心头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我喜欢和人交流,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线下体验店,让我们在近距离接触自己感兴趣的产品时,也能有机会认识更多同好,拓展自己的社交圈。”陈婧憧憬道。(完)
相关文章:
- 聚焦生态、航空摄影!轻量高性能镜头尼克尔 Z 800mm f/6.3 VR S评测
- 连续12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 我国产业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 中国空间站第三次太空授课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 多地首套房贷利率跌破“4”,能省多少钱?专家:四季度将迎来…
- 干啥啥不行,卖壳第一名!乾景园林的第三次卖壳,是A股最奔放、最没有下限的割韭菜行动!
- 人民日报|快递业跑出加速度
- 万科、碧桂园等龙头房企成“碳减排”主力军:一季度销售额50强房企中,约一半披露绿色智慧住宅数据
- 涉农信贷增量提质 银行助力乡村振兴
- 央行、银保监会:鼓励依法自主协商房贷延期还本付息
- 华润医药:华润三九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9.52亿元 同比增加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