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述评:俄气断供让欧洲生产商蹒跚而行
参考消息网9月14日报道 美国《华尔街日报》9月11日发表一篇文章,美媒题为《断气后的述评欧洲生产商蹒跚而行》。指出本月俄罗斯彻底关闭了北溪天然气管道一线。俄气而行天然气断供已将欧洲推向衰退边缘,断供并有可能给制造业企业造成持续伤害。让欧全文摘编如下:
本月,洲生俄罗斯彻底关闭了北溪天然气管道一线。产商天然气断供已将欧洲推向衰退边缘,蹒跚并有可能给制造业企业造成持续伤害。美媒与美国不同,述评欧洲近几十年一直依靠制造业和重工业维持经济运转。俄气而行钢铁制造、断供化学品制造和汽车制造企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大。让欧
没有受到能源危机影响的洲生企业几乎没有,从制钢、产商制铝到汽车、玻璃、陶瓷、糖和卫生纸生产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一些能源消耗型金属制造业企业倒闭,分析人士和企业高管认为,这些企业可能永远无法复工,从而危及成千上万的就业岗位。
问题是,目前的痛苦是暂时的,还是欧洲去工业化新时代开始了呢?欧洲正在世界各地寻找替代的天然气供应,也达成了从美国、卡塔尔和其他国家购买天然气的协议。但是,欧洲大陆或许再也无法获得廉价的俄罗斯天然气,从而与资源丰富的美国竞争,廉价的天然气曾帮助抵消了高昂劳动力成本、严格的就业规定和严苛的环境法规给企业带来的负担。
欧洲正在寻求减少能源需求,工厂的减少和关闭也从另一方面节省了能源。分析人士认为,工业能源消耗减少加上来自其他渠道的能源,欧盟储存的天然气已经达到储存能力的80%以上,这或许可以使欧洲足以在不实施强制配给的情况下等到春天的到来。
大多数政府的判断是,现在放缓和关闭工厂要比在冬天切断医院和学校的电力供应更好。据大宗商品数据公司安迅思公司统计,欧洲8月份的天然气消耗量同比减少了10%。欧盟的目标是将需求减少15%。
灾难性成本上升使工厂面临倒闭。能源密集型企业说,如果没有政府扶持,它们今年冬天将面临破产。汽车和食品等行业的复杂供应链正变得一团糟,这在新冠肆虐出现缓解之际再次加剧通胀压力。
挪威化肥巨头亚拉国际公司最近关闭了位于荷兰斯勒伊斯基尔的一个工厂,到8月底该公司已经关闭了三个氨加工厂中的两个。工程技术人员正在改造机器设备以适应水分较多的美国进口氨,借此替代公司自己生产的产品。
荷兰一家化肥公司正通过鹿特丹进口更多的氨。它计划到明年将港口附近的设施扩大两倍,并正在扩建位于得克萨斯州博蒙特的一个工厂以生产更多的氨,输送到欧洲和亚洲。该公司首席执行官霍希在谈到能源成本时说:“它的确让天平朝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倾斜了。”
各国政府正努力使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和军火的供应链更靠近本土,可是欧洲工业产能的减少却加深了它对海外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依赖。
需要耗费大量电力分解与合成的金属制造商处在危机最前沿。世界最大的钢铁制造商之一安赛乐米塔尔钢铁公司将关闭不来梅的一个高炉和汉堡的一个还原厂。安赛乐米塔尔公司在德国的天然气用量已经比年初的计划减少了约40%。
该公司德国业务的首席执行官莱纳·布拉谢克说:“能源价格从未出现过如此大的波动。短期内与大幅波动有关的一切对我们这个行业来说都是纯粹的毒药。”
据金属行业游说组织欧洲金属交易所称,欧盟的锌库存几乎用光了,导致客户从中国进口。分析人士说,欧洲的原铝产能正在逐渐枯竭,欧洲大陆只剩下铝回收业务。回收的铝只适用于包装行业,而不适用于轮毂、刹车或飞机零部件制造。
铝冶炼厂已经无法续签电力供应合同。据德国金属协会称,企业生产1吨原铝需要15兆瓦时的电力,按最近的电价计算,成本为9000欧元,而1吨原铝的售价不到2500欧元。
该协会负责人埃德尔说:“我们现在需要紧急援助,否则我们就会受到德国去工业化的威胁。”
欧洲金属工业协会本月在致欧盟官员的一封信中说,除了硅和铁合金产能削减之外,欧盟一半的铝和锌的产能已不复存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