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玩具?工人日报:别把儿童化妆品市场搅成一摊浑水
工人日报
据6月19日《经济日报》报道,化妆日前,品玩湖南长沙一位全职妈妈得知女儿的具工搅成心愿礼物后有些发愁——8岁的女儿想要一套彩妆盒。打开电商平台搜索“儿童化妆套装”后,人日这位妈妈发现商品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报别把儿且包装亮丽、童化摊浑种类繁多,妆品有的市场水标注为“化妆品”,有的化妆标注为“玩具”,不少商家还贴出各种“生产许可证”“检测报告”等产品信息。品玩
时下的具工搅成儿童化妆品,合格的人日不一定是正确的。玩具和化妆品有不同的报别把儿生产标准,在有害成分、童化摊浑皮肤的妆品刺激性、是否可致过敏等方面,玩具的标准要低得多。但有一类玩具,是用于给玩偶娃娃装扮的,对于玩偶而言,它属于合格产品,但它未必是孩子可以使用的化妆品。而两者通常外观很相似,有些商家还刻意混淆,以至于家长把玩偶化妆品用于自己孩子化妆的不在少数。
容易搞混的还有识别标志。针对儿童化妆品,相关部门推出了“小金盾”标志,规定带有这一标志的产品属于儿童化妆品,便于消费者识别。但产品分类与质量认证并不相同,一些商家刻意混为一谈,将“小金盾”当作质量获得认证的象征,以此来推销相关产品。无论是将玩具当作儿童化妆品推销,还是将“小金盾”这一产品分类标志当作质量认证标志,浑水摸鱼背后,都藏着商家的谋利动机。
类似这样的混淆和模糊,考验着消费者的辨识能力。作为家长,切莫看到产品上标注“粉底”“口红”“腮红”等字样,就不假思索地往孩子脸上涂抹。同时,家长也要有健康的审美观,要把握好儿童化妆的分寸。儿童常被比作花朵,而花朵自带芬芳和颜色。除了演出等特殊情况外,引导孩子多保持自然美才是正途。同时,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对相关产品明确概念、划定界线,要对刻意误导和跨界营销等行为给予整治,震慑儿童化妆品市场上那些浑水摸鱼的商家。儿童商品质量问题,总是牵动人心,儿童化妆品也不例外。儿童皮肤细嫩,身心处于发育成长阶段,而问题化妆品可能因含有害物质危及儿童健康。消除相关隐患、确保该类产品的质量,必须尽快提上有关部门的工作日程。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人民银行谢丹:正积极推动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等法律修订工作
- 首份券商年报:方正证券净利创六年新高,高配债低配股抵御了风险
- 德法意等多国爆发反北约示威 反对军援乌克兰
- 欧股开盘小幅高开,欧洲Stoxx50指数涨0.74%
- 险企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规定出炉!需符合7项条件,可提供年金保险、两全保险等产品
- 融通基金正式启用新标识
- 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王颖:北京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支持数字化财富管理创新
- 生意社:2月橡胶行业整体小幅上行 3月或迎“暖春”
- 泰山原浆被投诉售卖过期产品、门店不接单,市场火热的原浆啤酒其实暂无国家标准
- “未来将进入算法时代”!中科院鄂维南、阿里云王坚、商汤科技徐立热聊ChatG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