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保险日报:银保监会划定人身险产品90道红线,保险公司高管密集调整
近期,月日银保在总结2022年人身险产品日常监管、保险保险产品问题通报等工作基础上,日报人身银保监会汇总编制并下发了2023版人身险产品“负面清单”。划定红线
整体来看,险产2023版人身险产品“负面清单”共有90项违规行为“上榜”。品道相较2022年版人身险“负面清单”,公司高管今年又新增8条内容,密集涉及备受市场关注的调整增额终身寿险减保规则、投资收益假设、月日银保定价附加费用率假设,保险保险以及养老年金产品、日报人身慈善赠药等条款。划定红线
此前,险产银保监会曾表示,品道各险企应当严格对照历次通报内容和“负面清单”中的问题进行自查,对于其他公司产品核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引以为戒,及时变更、停售类似产品,已经造成不良影响的,要及时报告、认真整改,不能存有侥幸心理。
2023年伊始,保险业“走马换将”频频上演。
据统计,银保监会机关和银保监局本级两周内已发布涉及保险公司总部的14人次董监高任职资格批复公告。其中,两家头部互联网保险公司和三家财险公司“换帅”。此外,还有多家公司迎来“新掌门”,任职资格尚待批复。
银保监会月初发布公告,分别批复核准融通财险董事、总经理施强和太保产险总经理曾义的任职资格;浙江银保监局批复核准浙商保险总经理蒋照辉的任职资格。
随着我国保险业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外资保险巨头正持续加大在中国保险市场的布局力度。
去年以来,德国安顾、美国保德信、西班牙曼福再保险公司等多家国际知名保险公司通过收购股权、成立分公司、增资等方式加码中国保险市场。去年年底,安达保险实现了对华泰保险的完全控股,华泰保险集团由此成为国内第一家“中资”转“外资”的保险集团。与此同时,中德安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获准更名为“安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成为首家合资转外商独资的寿险公司。由此可见,尽管2022年保险行业增长承压,但对外资的吸引力却有增无减,彰显了国外投资者对我国保险市场的信心。
保险业对外开放并非朝夕之功,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其成果源于各项政策举措渐次落地打下的扎实基础。2018年以来,监管部门先后三次出台了34条开放措施,大幅放宽市场准入标准,基本实现中外资业务范围一致,拓宽了重要金融领域的中外合作。目前,保险业外资股权比例限制已经全部取消,首家外资独资保险控股公司、外资独资人身险公司、外资独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相继成立。
相关文章:
- 徕卡发布新款皮质相机包裹布:纳帕羊皮材质,印有低调徕卡标志
- 本田中国10月汽车销量为106101辆,同比下降28.5%
- 五角大楼承认:美军人员已在乌境内!7天暴涨189%,460亿疫苗龙头突然发声!三大利好再度来袭,影响多大?
- 美联储利率决议来袭 现货黄金持续回升
- 美用123辆油罐车在叙偷运石油,中方:必须停止对叙非法资源掠夺!
- 研究人员展示脑控技术:患者可用大脑控制苹果iPad
- 积极信号!民营房企发债支持范围扩大,融资环境有望持续改善
- 上海知名历史保护建筑被拍卖 吸引1.9万次围观最终无人报名
- 日本央行头号继任候选人:可考虑取消超级宽松政策
- 美元指数跌1.54% 创2020年3月份以来最大盘中跌幅
- 神秘富豪岳红伟1.2亿接盘江景豪宅背后:上海二手豪宅价格虚高遭“挤水分”
- 昊志机电跌近16% 董事长涉嫌内幕交易自家公司股票被立案调查
- 浙江前10月财政收入7506亿元,同口径增速回升至6.5%
- 高瓴资本系清仓式减持良品铺子,公司股价午后一度上演准“地天板”
- 京东方A:参股荣耀终端属正常投资行为,未达到披露标准
- 厂家提价?连花清瘟涨超50%!以岭药业回应:没有的事
- CASE趋势加速普及,主机厂、供应商如何提升盈利水平? 《着眼未来:汽车行业趋势报告》给出答案
- 当日出逃资金达15亿!全球8%产量最大铜矿开启罢工,铜价为何跌势不止?
- 锂价还会涨多久?
- 广发有色金属日评:铜现货升水坚挺,精废价差收窄,区间空单逢低减持